琪依坤 | 羽毛在飛

Good Luck To You!

书中自有-02钝感力

    B站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44y1r7Nz/

    齐语齐言,我是齐宇。

    今天要聊的这本书是《钝感力》,其实也不能说聊了,准确地说应该说是批判。忘了说一句,下面所说的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作者是渡边淳一,我没有看过他的其他作品,只看了这一本书,原因是在当当网买书的时候,为了凑单,看到说是这本书是畅销书,所以我就把它加进去买了。看了之后,怎么说呢,有点像在网上水帖子一样,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水的一部贴子,一本水书。你看啊,在封底有这么句话:因为渡边淳一世界上多了一个名叫“钝感力”的词。钝感力可解释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钝感力,就是这样一个定义。

    我看完之后,可以从两方面来说这本书。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身体或者是肉体上来说。这个渡边淳一,按照书中所说 他之前做过医生,但我觉得,做过医生的人写这些关于身体方面的,然后还发明了一个“钝感力”的词来说明这个事情,我就感觉很怪异。举个例子,比如说食物中毒。有一些人他们就反应很灵敏,上吐下泻,要死要活,就赶紧送医院,然后有一些不敏感的人就什么事都没有,该玩玩该跳跳。作者把它归结为是因为你这个肠胃钝感力迟钝,所以才享受了这样的好处。我看完之后我就感觉很怪异,这食物中毒和钝感力有毛关系。这里面的原因是不是有很多呀,要从一些科学的角度、医学的角度来看,比如说你食不中毒,你的反应严重程度和你这个耐受能力啊等等这都有关系;也有可能别人吃的多你吃的少,你们的摄入量就不一样。你给归结到迟钝的力量,那迟钝的力量难道就不能中毒了吗?还有这个蚊虫叮咬,有的人就是很愿意招蚊子,叮完之后就皮肤红肿,这就是没有钝感力或者钝感力很弱的表现;有一些人被蚊子叮了,也不痛不痒,也不红肿,像没这事似的,这就是钝感力的体现。我看了这些关于钝感力对身体上的表现之后,我无语加无语。

    然后再说精神层面的。精神层面的归结起来,其实这个所谓的钝感力就是面对压力 面对挫折自我排解舒缓的能力。那我就纳闷了,这种面对困难、面对压力、面对挫折进行自我缓解的这个能力,那这样表述不会更清楚吗?为什么要发明一个需要再次进行定义和解释的这样一个名词“钝感力”呢?然后又说这个钝感力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怎么怎么样。钝感力很弱的人面对挫折就退缩了、放弃了。他前面就举了个例子,一位写小说的作者被人不停地退稿,他就很沮丧,最终就放弃了,最终没有功成名就;然后另外一个,就是不停地坚持,不停地坚持,最后就获得了什么文学大奖什么之类的。哪行哪业做什么事情,你不都得面对挫折吗?你不都得坚挺住吗?那面对困难就退缩的人有几个成功的。然后这里还提了说一个医生,在手术室里,主治医生就唠唠叨叨又训斥他,又怎么样子的,就是训斥同一个手术室里的其他医生,人家是大拿嘛。然后其中一个就不能忍受对这种人格的侮辱、人生的攻击,就败退下来,最后就没有成为一个很有名的医生,技术很精良的医生;而另外一个医生,就是面对这种训斥,就唯唯诺诺:是是是,好好好,没错,你说的对,等等。等过后也不把这些训斥放在心上,就当那什么一样就放了。过了若干年之后,这个医生就变成一个很出名的医生,技术精良。我就纳闷了,这和所谓的钝感力,迟钝的力量,有什么关系呀?你想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别人没有好脸色,没有好言好语,那你不受着,你能学到东西吗?你想学到东西,还要别人对你和颜悦色,就像人家求着教你。整本书看下来,让我感觉,唉~~,真的很无语。

    我看的时候有几个地方做了点笔记。比如说。第33页我做的笔记是“似乎有混淆概念的嫌疑”。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备注呢?他这里写的是:感官过于敏感就未必十分优秀。许多时候。感官比敏感更加有益。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肯定可以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因此也能更加健康长寿。而我就不清楚这个结论是从哪里下来的?因为他前面说的是一个女的,她有关节炎,放在咱们中国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只要天气一变或者天气要变的时候,她的关节就敏锐地感知要变天,就赶紧该收被子收被子、收衣服收衣服。这和钝感力有什么关系?这和长寿有什么关系?恕我浅陋无知,我没发现有什么关系。我只是觉得这个身体器官感官上的迟钝,不一定是好事。当然,他书中也说了不一定是好事。但是他大多数的说都在说好事这方面。那迟钝不迟钝,和你得病不得病、你长寿不长寿,我真的没找出一毛钱关系来。

    然后说精神层面就是面对压力、面对困难要有乐观的精神。现在不都在宣导这样乐观积极向上、要正能量。你全身都是负能量,你当然会影响你的精神层面,响你的身体层面。然后你的人际关系肯定不好,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负面的人打交道,人人都想听点高兴的事、好听的事。和你一见面你就哭丧个脸,说那点不积极乐观、使人沮丧的话,谁也不愿意和你在一起。那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不愿和你在一起,你就越发的自闭、越发的孤独,你就越负面。负面的想自己,负面的想别人。但我仍然没看到,用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从容面对生活的挫伤,这不都能说明问题吗?为什么要弄这么一个钝感力。

    我不知道在日语中这个钝感力是发明的一个词,还是翻译过来造的词。但我感觉这本书,你把它归到心灵鸡汤,心灵也有,鸡汤也很多,但是说的很繁杂不简练;你把它归到人生感悟,也不是,说的都是别人的事,说的都是这个钝感力怎么怎么好。

    也确实没啥可说的,至少我个人吸收不到什么养料。

    好,这期节目就到这,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沪ICP备120322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