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依坤 | 羽毛在飛

Good Luck To You!

书中自有-26创业生与死

    齐语齐言,我是齐宇。

    社会上有两大谎言。第一个,努力就会成功。第二个,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暂且将成功认为是通俗意义上的财富、身份、名誉、地位,很显然这是把主观和客观互为因果了。一般的成功学宣扬的都是如何如何准备,一旦机会出现,你就能抓住;要如何如何努力,才能抓住机会后做好做强。成功学就是一味地强调主观而忽略客观限制。喝了这碗鸡汤,鸡汤的制作者走上了人生巅峰,喝鸡汤的人热血沸腾。现在社会上宣传的都是成功的案例,似乎听了他们的演讲就拿到了财富密码。

    要好好想一想,谁会把财富密码交到你手里,他自己发财不好吗?而无数失败案例呢?失败的人都淹没在滚滚长河中,无人问津,也不想让人知道他们失败的过往。这些失败前仆后继、层层叠叠,

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发酵、腐烂。而后面的人继续前面的失败往复循环。

    本期要讲的是《创业,生与死》,一个创业失败者的现身说法。本书的副标题:日本IT界传奇人物的破产告白。这个日本IT界传奇人物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板仓雄一郎。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很难复制。遗憾的是,成功很难复制,失败确是可以复制。这本书就讲述了板仓雄一郎从开始创业到破产7年多的一个过程。

    板仓雄一郎因为日本一次电话串线这么一个事而想到了一个点子,进而在1991年6月就创建了HyperNet公司。那个时候在日本风险投资和我们现在理解的风险投资不一样。现在的风投真的是疯投,除非有特别的协议条款之类的,否则亏了没回报也正常,不会要求被投人偿还本金。而在当时的日本做风投的主要是银行,名为风投,其实就是贷款。贷款就是要偿还本金和利息。当然名为风投嘛,除了利息之外,它还谋求更高的这种回报。所以它是一个保本的生意。

HyperNet前期就开展了两项业务,到1995年初,经常性损益就达到了400万日元。在这之前经常损益都是负数。经常性损益是一个财务会计方面的一个术语,经常性损益如果是到达了正数的话,基本上就是意味着已经开始盈利了。也就是说到1995年年初的时候,大概4年左右,HyperNet就开始盈利了。在那之前,HyperNet业务发展都很不错的,但是营业额它不等于利润,虽然营业额在步步高升。

    到了1995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微软发布了Windows 95。板仓雄一郎在这件事情上就嗅到了商机。他就有了个新点子。新点子是什么呢?在浏览器里做扩展,然后根据搜索内容来显示广告,没有像现在搜索引擎那么智能或怎么样。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他这个点子的实作方式要远远优于3721很多很多,可以说是多方得利,也没有任何令人发指的无耻的地方。板仓雄一郎就将这个项目称之为HyperSystem,并谋求在纳斯达克上市。

开发HyperSystem项目就得需要资金,需要投入人力,在纳斯达克上市就要符合上市的一些条件。

    运行这个项目颇费周折,把原先的那两项支柱项目也影响到了。到1998年初的时候,由于HyperSystem项目的这个拖累,HyperNet公司就宣告破产。

板仓雄一郎在破产之后,就自我总结了他犯的种种错误,诸如误判市场环境,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疏于公司内部交流等等。HyperNet从创建到破产,走过了将近7年的时间。从创建到盈利大概是4年多不到5年的样子,这个时候板仓雄一郎就走到了他个人意气风发的顶峰。到1998年初,也就两年时间,他就失意破产了。短短两年,这里面可能有大环境的因素。因为在日本经济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和板仓雄一郎的这个经营、抉择等等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

    看了这本书,板仓雄一郎另一个让人佩服的地方,他勇于把自己的失败经历分享出来。所以这本堪称自传体的失败案例,在我看来比无数成功案例更有启发意义。当你看到板仓雄一郎在关键节点时做的事、说的话,如果你带入一下,你要是觉得自己会比他强,你有这种感觉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亮。想一想,如果按我们的想法,在当时事情会有转向吗?不知道,这就是一个思考的地方。而失败案例给我们的思考还不止这些。

    可惜,亲历者陈述自己失败经过的书籍,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太少太少了,目前我只找到这一本。从某个角度讲,失败是财富,失败也是成功。

    好,本期就到这里。谢谢

B站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w411C7J5/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沪ICP备120322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