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依坤 | 羽毛在飛

Good Luck To You!

书中自有-31跌荡一百年

    齐语齐言,我是齐宇。

    本期聊一下吴晓波先生的《跌荡一百年》。吴晓波先生在写完《激荡三十年》之后写了《跌荡一百年》,将中国企业史在《激荡三十年》基础上向前推进了100年,其后他又写了《浩荡两千年》。这三部书基本构成了吴晓波先生的完整的中国企业史。《浩荡两千年》在以后我会聊到。我手中的这套书买来还没有拆封,我直接看的是电子版。

    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企业1870-1977“。这100多年里,中国政治制度几度变革,可以说是积贫积弱的100年,风云变幻的100年,励精图强的100年。我们可以通过两部优秀的电视剧《大染坊》、《大宅门》,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那段时间民族工商业所做的努力。与其说是发展史,不如说是血泪史。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实业兴邦的远大抱负,吴晓波先生在书名上使用”跌荡“这个词,真是恰如其分。

    整部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部分,其一是清朝末年两个著名的人物的选择,其二是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二我就不多说了,最终的结果是民族资本和私营公司的消亡,直到改革开放,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的补充,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大放异彩。

    这里我说说其一。两个人物就是盛宣怀和张謇。为什么要说这两个人?是因为这两个人就像磁铁的两极,在清末民初,在背道而驰的两条路上大放异彩,却殊途同归。

盛宣怀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以及中国高等教育之父,是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慈善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当然也有诸如官办商人、买办等等身份。他创造了11个中国第一,涉及轮船、铁路、电报、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等诸多领域。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这样一个人物却不是科班出身,他是一个落第秀才。在清朝一个落第秀才,想要做出一番事业,那是千难万难。所谓时势造英雄,由于李鸿章的赏识,更由于清末官场秩序的混乱,盛宣怀的才能才得以施展,可谓是平步青云,成为在清末民初的官商两界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对盛宣怀的评价都褒贬不一。在当时张謇对盛宣怀的评价就不是很客气。他这样评价:盛宣怀的为人,虽稍有才具,但不顾大局,全无国家观念。

    张謇比盛宣怀小十岁,因缘际会考中了状元。一提起最后一个状元,我们往往都会想起张謇。张謇是末代状元不假,但他不是最后一名状元。最后一个状元是刘春霖。有人说张謇的状元有水份,翁同龢的运作起了很大作用。这么说对,也不对。首先你要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你连殿试资格都没有,就更没有被点为状元的可能了。殿试就相当于面试,是否能被选为状元,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而翁同龢适时的的进言,对面试官光绪皇帝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张謇金榜题名后,就有了官身。但上班没几天,他的父亲就过世了,他马上就请假回家奔丧。在丁忧期间,张謇回忆往昔,坚定了辞官的信念。后来因为张之洞的赏识,张謇获得了一个虚衔,从而下海经商,成为官商之间的桥梁。但这个桥梁往往是两面都不得好。在创办大生纱厂时,张謇就可谓看尽人间冷暖。尤其是当时盛宣怀的所作所为,张謇后来对他的评价已是极为克制。张謇由此开始了他的实业报国、发展民族工商业的道路。他披荆斩棘30多年,创办企业20多家,养活数百万人,创办370多所学校,为近代教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胡适评价张謇是因伟大而失败的英雄。

    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受挫时,给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写了封信。信中有这样的话:

三载以来,謇之所以忍侮蒙讥,伍生平不伍之人,道生平不道之事,舌瘁(cuì,劳累)而笔凋,昼惭而夜觍(tiǎn,惭愧)者,不知凡几。若不是经商,我一辈子不会和某些人来往;若不是经商,我一辈子不会说某些我不屑于说的话。

    真真是诠释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像盛宣怀 张謇这样身处历史潮流的人物,在当时结合自身的状况做出的选择,往往于后世对其功过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论其功过,而问我盛宣怀、张謇两个人中,我最佩服谁?我会选张謇。

    本期就到这里。谢谢!

B站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g4y1d77i/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沪ICP备120322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