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The Collector's Edtion
专辑中文名: 水星Living Presence发烧名盘60周年珍藏套装(50CDs)
别名: 古典录音史上的伟大传奇
艺术家: Various Artist
古典类型: 全集作品
资源格式: FLAC
发行时间: 2011年4月30日
地区: 德国
简介: 早就收藏了一些水星公司的其他唱片,没有收录在本套装里,数量也有近30部,也一并发上来供大家鉴赏吧。这些补充的资源来自互联网,感谢原来的发布者。
专辑介绍:
专辑介绍:
Living Presence系列最大的成就,在于三只麦克风三轨录音、采用35mm影片底片进行母带录音等等。尤其是三支麦克风摆在乐团正面,讯息直接汇入录音机的做法,更是考验着录音师对于麦克风摆位的技术,也成为Living Presence系列最大的卖点。不过由于当时的LP系统只能重现两声道讯息,所以在刻片时也只能将这三声道讯息混入两声道中进行刻制。
辉煌的Mercury
在录音历史上,Mercury Living Presence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对于爱乐者与音响迷而言,Living Presence过往的众多录音,到现在依然是值得珍藏的宝贝。或许唱片真正会受到重视,与艺术家的创作有些类似,俯拾可得之时未必受到欢迎,遍寻不着才发现原来竟是失之交臂。早期的Mercury Living Presence LP,如果状况良好二手价都不低,但是曾经在LP后期推出的Golden Import LP版本,当年市况卖得并不好,当它们被唱片行老板跳楼拍卖时还乏人问津,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失之交臂。
从50年代开始,Mercury便以注重录音品质受到市场欢迎,当时所谓母带后制(mastering)的观念还没出现,录音师必须从头到尾控制唱片品质,而负责Living Presence系列录音的C. Robert Fine与Wilma Cozart(后来两人在1957年结为连理),当时也是观念新颖、勇于尝试的顶尖好手,那时候录音技术正值突飞猛进之时,战后全球经济的复苏,更营造了唱片与音响业的蓬勃发展,也让Mercury在商业获利颇丰的情况下,乐于持续投入更优秀的录音制作,吸引爱乐者与发烧友的目光。
传奇的故事发展
每当遇到消失而重生的作品,大家都会为过去的故事冠上传奇,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Living Presence的传奇。1945年由Irving Green创立的Mercury唱片,早期从流行音乐起家,到1947年开始出版古典音乐,随后在1948年邀请当时著名的古典乐评家David Hall,担任78转唱片转制成LP的工作。在1950年Mercury推出了苏联小提琴家David Oistrakh的录音,名噪一时,也让他们对于古典发行更有信心。那时候Robert就负责处理Mercury录音室的各种设备,但他后来自己成立录音室,采用当时新型的Telefunken U-47真空管麦克风,加上他独有的麦克风架设技术,逐渐让Living Presence的录音内涵成形。
1950年Mercury另一位重要员工Wilma Cozart加入,这位女士来到纽约加入唱片公司,其实心里怀抱着雄心壮志。在40年代晚期,Wilma曾经待过达拉斯交响乐团(Dallas Symphony)与明尼亚波里斯交响乐团(Minneapolis Symphony),让她了解到美国古典音乐团体的优点与缺点,当时她的雄心壮志,就是希望能录制美国乐团的演出,而不是仅发行欧洲授权发行的古典音乐录音。在老板Irving的支持与她积极奔走下,当芝加哥交响乐团结束与RCA的专属合约关系后,开始在Mercury旗下发行唱片;1952年伊士曼音乐学院的Howard Hanson和Mercury签下了专属的唱片发行合约,此举随后又让她签下了Fredrick Fennell和伊士曼室内乐团(Eastman Wind Ensemble),带领出美国乐团的录音新页。
从单声道进入立体声
在录制Living Presence系列唱片初期,还是单声道录音,正中央会放置一支U-47麦克风,高高吊在舞台上方,位置则会在乐团练习时微调过,主要是检查音乐强度最高峰时,依然能维持麦克风收音不失真,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录音,当中不会特别为了某些乐器增加响度或压缩特定声部,目的就是要呈现最接近指挥所听到的乐团表现,当音乐透过音响重现时,聆听者就能寻回最接近指挥位置的音乐。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Living Presence一开始还是单声道录音,录音工程师最高明的绝活,就是妥善安置唯一的麦克风,尽最大努力收录所有细节。
随着录音技术的演进,1955年Mercury进入了立体声录音的世界,刚开始使用Ampex的两轨录音机,随后开始采用电影胶卷,Robert委托Ampex为他制作专属的1/2吋三轨录音机,录音效果惊人,至此Living Presence的三声道录音技术才真正成熟。位居中央的麦克风主要是建构整体音乐的平衡,而左右两支麦克风的设定,则是因时因地细心调整,在录音过程中,Robert始终是关键的灵魂人物。
录制好三声道盘带,还不算真正完成,因为LP只有两声道,必须将三声道的音乐讯号转成两轨,而这部份就由Wilma操刀。在转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声音相位不至于因此产生飘移,音场才不会变得混乱,同时要保持录音的高度动态范围。转录出来的声音讯号因为动态较好,刻片时可能会造成循轨的难题,这部份Wilma还有一位伙伴,就是Mercury的专属剪辑工程师George Piros,由两人共同处理Robert录制下来的原始录音素材。
CD尚未克竟全功
经过五年的努力,Living Presence三声道转二声道的模拟录音过程才慢慢确立,我们可以看到录音工程师为了提高声音品质,不断的以新技术加上专业的巧思,塑造出传世不坠的录音典范。Mercury的LP打着Living Presence招牌,着实在市场上大卖,不仅音乐具备美国本土发展意识,更因为录音发烧,成为音响迷口耳相传的测试大考片。
时至1980年代CD出现,发烧友开始接受数字科技的洗礼,经过十年之后,CD的方便性、易于保存以及成本优势,让LP逐渐式微,CD终于站上市场主流。希望Living Presence系列推出CD版本的呼声日高,到了1990年再度请出Wilma,监制由三声道母带转录成CD的过程。为了忠于原味,Wilma使用了当时的原版母带,并且搬出原始录音所使用的Ampex 300,不一样的是这次不用顾虑刻片机是否无法承受过大的动态,造成刻盘循迹困难,而是将模拟讯号转成PCM讯号,这一系列Living Presence数字重发,很快的就成为发烧友竞相收藏的好片。
1990年重发CD版本,虽然让Living Presence的录音重新获得重视,但毕竟CD还是两声道音乐载体,原始的三声道录音还是没有完整重现。Wilma亲自督军制作,让两声道的制作确实保存了与LP接近的风貌,但毕竟尚未克竟全功,直到2004年,我们才有机会从SACD多声道格式里面窥见全貌。
在录音历史上,Mercury Living Presence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对于爱乐者与音响迷而言,Living Presence过往的众多录音,到现在依然是值得珍藏的宝贝。或许唱片真正会受到重视,与艺术家的创作有些类似,俯拾可得之时未必受到欢迎,遍寻不着才发现原来竟是失之交臂。早期的Mercury Living Presence LP,如果状况良好二手价都不低,但是曾经在LP后期推出的Golden Import LP版本,当年市况卖得并不好,当它们被唱片行老板跳楼拍卖时还乏人问津,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失之交臂。
从50年代开始,Mercury便以注重录音品质受到市场欢迎,当时所谓母带后制(mastering)的观念还没出现,录音师必须从头到尾控制唱片品质,而负责Living Presence系列录音的C. Robert Fine与Wilma Cozart(后来两人在1957年结为连理),当时也是观念新颖、勇于尝试的顶尖好手,那时候录音技术正值突飞猛进之时,战后全球经济的复苏,更营造了唱片与音响业的蓬勃发展,也让Mercury在商业获利颇丰的情况下,乐于持续投入更优秀的录音制作,吸引爱乐者与发烧友的目光。
传奇的故事发展
每当遇到消失而重生的作品,大家都会为过去的故事冠上传奇,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Living Presence的传奇。1945年由Irving Green创立的Mercury唱片,早期从流行音乐起家,到1947年开始出版古典音乐,随后在1948年邀请当时著名的古典乐评家David Hall,担任78转唱片转制成LP的工作。在1950年Mercury推出了苏联小提琴家David Oistrakh的录音,名噪一时,也让他们对于古典发行更有信心。那时候Robert就负责处理Mercury录音室的各种设备,但他后来自己成立录音室,采用当时新型的Telefunken U-47真空管麦克风,加上他独有的麦克风架设技术,逐渐让Living Presence的录音内涵成形。
1950年Mercury另一位重要员工Wilma Cozart加入,这位女士来到纽约加入唱片公司,其实心里怀抱着雄心壮志。在40年代晚期,Wilma曾经待过达拉斯交响乐团(Dallas Symphony)与明尼亚波里斯交响乐团(Minneapolis Symphony),让她了解到美国古典音乐团体的优点与缺点,当时她的雄心壮志,就是希望能录制美国乐团的演出,而不是仅发行欧洲授权发行的古典音乐录音。在老板Irving的支持与她积极奔走下,当芝加哥交响乐团结束与RCA的专属合约关系后,开始在Mercury旗下发行唱片;1952年伊士曼音乐学院的Howard Hanson和Mercury签下了专属的唱片发行合约,此举随后又让她签下了Fredrick Fennell和伊士曼室内乐团(Eastman Wind Ensemble),带领出美国乐团的录音新页。
从单声道进入立体声
在录制Living Presence系列唱片初期,还是单声道录音,正中央会放置一支U-47麦克风,高高吊在舞台上方,位置则会在乐团练习时微调过,主要是检查音乐强度最高峰时,依然能维持麦克风收音不失真,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录音,当中不会特别为了某些乐器增加响度或压缩特定声部,目的就是要呈现最接近指挥所听到的乐团表现,当音乐透过音响重现时,聆听者就能寻回最接近指挥位置的音乐。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Living Presence一开始还是单声道录音,录音工程师最高明的绝活,就是妥善安置唯一的麦克风,尽最大努力收录所有细节。
随着录音技术的演进,1955年Mercury进入了立体声录音的世界,刚开始使用Ampex的两轨录音机,随后开始采用电影胶卷,Robert委托Ampex为他制作专属的1/2吋三轨录音机,录音效果惊人,至此Living Presence的三声道录音技术才真正成熟。位居中央的麦克风主要是建构整体音乐的平衡,而左右两支麦克风的设定,则是因时因地细心调整,在录音过程中,Robert始终是关键的灵魂人物。
录制好三声道盘带,还不算真正完成,因为LP只有两声道,必须将三声道的音乐讯号转成两轨,而这部份就由Wilma操刀。在转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声音相位不至于因此产生飘移,音场才不会变得混乱,同时要保持录音的高度动态范围。转录出来的声音讯号因为动态较好,刻片时可能会造成循轨的难题,这部份Wilma还有一位伙伴,就是Mercury的专属剪辑工程师George Piros,由两人共同处理Robert录制下来的原始录音素材。
CD尚未克竟全功
经过五年的努力,Living Presence三声道转二声道的模拟录音过程才慢慢确立,我们可以看到录音工程师为了提高声音品质,不断的以新技术加上专业的巧思,塑造出传世不坠的录音典范。Mercury的LP打着Living Presence招牌,着实在市场上大卖,不仅音乐具备美国本土发展意识,更因为录音发烧,成为音响迷口耳相传的测试大考片。
时至1980年代CD出现,发烧友开始接受数字科技的洗礼,经过十年之后,CD的方便性、易于保存以及成本优势,让LP逐渐式微,CD终于站上市场主流。希望Living Presence系列推出CD版本的呼声日高,到了1990年再度请出Wilma,监制由三声道母带转录成CD的过程。为了忠于原味,Wilma使用了当时的原版母带,并且搬出原始录音所使用的Ampex 300,不一样的是这次不用顾虑刻片机是否无法承受过大的动态,造成刻盘循迹困难,而是将模拟讯号转成PCM讯号,这一系列Living Presence数字重发,很快的就成为发烧友竞相收藏的好片。
1990年重发CD版本,虽然让Living Presence的录音重新获得重视,但毕竟CD还是两声道音乐载体,原始的三声道录音还是没有完整重现。Wilma亲自督军制作,让两声道的制作确实保存了与LP接近的风貌,但毕竟尚未克竟全功,直到2004年,我们才有机会从SACD多声道格式里面窥见全貌。
专辑曲目:
CD01 KUBELIK/CSO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MONO]
库贝里克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莫索尔斯基:画展
库贝里克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莫索尔斯基:画展
CD02 KUBELIK/CSO SMETANA: MA VLAST [MONO]
库贝里克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库贝里克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CD03 HANSON MCBRIDE: MEXICAN RHAPSODY
汉森 HI-FI嘉年华
汉森 HI-FI嘉年华
CD04 DORATI WORKS BY BARTOK AND KODALY
多拉蒂指挥巴托克和柯达利
多拉蒂指挥巴托克和柯达利
CD05 DORATI BARTOK: VIOLIN CONCERTO
多拉蒂指挥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
多拉蒂指挥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
CD06 FENNELL HI-FI A LA ESPANOLA AND POPOVERS
芬奈尔 Hi-Fi西班牙
芬奈尔 Hi-Fi西班牙
CD07 DORATI PROKOFIEV: 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
多拉蒂指挥 普罗科菲耶夫:三个橙子的爱情组曲等
多拉蒂指挥 普罗科菲耶夫:三个橙子的爱情组曲等
CD08 HANSON The Composer and his Orchestra
汉森 作曲家和他的乐队
汉森 作曲家和他的乐队
CD09 DORATI/MSO TCHAIKOVSKY: 1812 OVERTURE
多拉蒂指挥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多拉蒂指挥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CD10 DORATI/MSO DVORAK: SLAVONIC DANCES
多拉蒂指挥 德沃夏克 斯拉夫舞曲
多拉蒂指挥 德沃夏克 斯拉夫舞曲
CD11 HOWARD HANSON GROFE: GRAND CANYON
汉森指挥 格罗菲 大峡谷组曲等
汉森指挥 格罗菲 大峡谷组曲等
CD12 FENNELL BRITISH & AMERICAN BAND CLASSICS
芬奈尔指挥 沃尔顿、霍尔斯特等英美作曲家的作品
芬奈尔指挥 沃尔顿、霍尔斯特等英美作曲家的作品
CD13 Dorati Petrouchka/Printemps
多拉第指挥 史特拉汶斯基 春之祭等
多拉第指挥 史特拉汶斯基 春之祭等
CD14 PARAY SUPPE: OVERTURES
帕雷指挥底特津交响乐团 苏佩 奥伯 序曲集
帕雷指挥底特津交响乐团 苏佩 奥伯 序曲集
CD15 PARAY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帕雷指挥底特津交响乐团 伯辽滋 幻想交响曲 匈牙利进行曲等
帕雷指挥底特津交响乐团 伯辽滋 幻想交响曲 匈牙利进行曲等
CD16 FENNELL FENNELL CONDUCTS SOUSA: 24 FAVORITE MARCHES
芬奈尔指挥 苏萨 24首最受欢迎的进行曲
芬奈尔指挥 苏萨 24首最受欢迎的进行曲
CD17 DORATI LISZT: HUNGARIAN RHAPSODIES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等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等
CD18 SKROWACZEWSKI SHOSTAKOVICH: SYMPHONY 5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等指挥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五交响曲等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等指挥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五交响曲等
CD19 DORATI BRAHMS: HUNGARIAN RHAPSODIES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 16首匈牙利舞曲 海顿主题变奏曲等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 16首匈牙利舞曲 海顿主题变奏曲等
CD20 FENNELL THE CIVIL WAR: THE MUSIC AND ITS SOUNDS (PART 1)
芬尼尔指挥伊斯特曼管弦乐团 南北战争音乐第一部
芬尼尔指挥伊斯特曼管弦乐团 南北战争音乐第一部
CD21 FENNELL THE CIVIL WAR: THE MUSIC AND ITS SOUNDS (PART 2)
芬尼尔指挥伊斯特曼管弦乐团 南北战争音乐第二部
芬尼尔指挥伊斯特曼管弦乐团 南北战争音乐第二部
CD22 JANIS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S 2 & 3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协
简尼斯钢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协
简尼斯钢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23 DORATI COPLAND: APPALACHIAN SPRING
科普兰:阿巴拉契亚之春;小伙子比利;墨西哥沙龙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科普兰:阿巴拉契亚之春;小伙子比利;墨西哥沙龙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24 JANIS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钢琴与乐队版
简尼斯钢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钢琴与乐队版
简尼斯钢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25 DORATI PROKOFIEV: ROMEO & JULIET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利叶》第一、二组曲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指挥明尼苏达交响乐团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利叶》第一、二组曲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斯克洛瓦切夫斯基指挥明尼苏达交响乐团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26 JANIS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1
舒曼: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简尼斯钢琴
舒曼: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简尼斯钢琴
CD27 PEPE ROMERO FLAMENCO
佩佩·罗梅罗演奏《弗拉门戈》吉他作品
佩佩·罗梅罗演奏《弗拉门戈》吉他作品
CD28 ROMERO ROYAL FAMILY OF THE SPANISH GUITAR
罗梅罗家族演奏吉他作品
罗梅罗家族演奏吉他作品
CD29 FENNELL SCREAMERS MARCH CIRCUSES
进行曲集
芬尼尔指挥伊斯特曼管弦乐团
进行曲集
芬尼尔指挥伊斯特曼管弦乐团
CD30 OSIPOVSTATERUSSIAN FOLK BALALAIKA FAVORITES
俄罗斯三角琴
俄罗斯三角琴
CD31 JANIS LISZT: PIANO CONCERTOS 1 & 2
李斯特:两首钢协及独奏作品
简尼斯钢琴
李斯特:两首钢协及独奏作品
简尼斯钢琴
CD32 JANIS/KONDRASHIN PROKOFIEV: PNO CTO 3; RACHMANINOV: PNO CTO 1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协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协
舒曼、门德尔松独奏作品
简尼斯钢琴 康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协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协
舒曼、门德尔松独奏作品
简尼斯钢琴 康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
CD33 STARKER DVORAK: CELLO CONCERTO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史达克大提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史达克大提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34 STARKER SCHUMANN: CELLO CONCERTO
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史达克大提琴
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史达克大提琴
CD35 DORATI TCHAIKOVSKY: THE NUTCRACKER (PART 1)
CD36 DORATI TCHAIKOVSKY: THE NUTCRACKER (PART 2)
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全剧,弦乐小夜曲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全剧,弦乐小夜曲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37 SZERYNG BRAHMS AND KHACHATURIAN: VIOLIN CONCERTOS
勃拉姆斯、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
谢霖小提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
谢霖小提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38 DORATI BARTOK: BLUEBEARD'S CASTLE
巴托克:《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贝尔格:《沃切克》三个片段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巴托克:《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贝尔格:《沃切克》三个片段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39 BACHAUER BRAHMS/LISZT/BEETHOVEN: PIANO WORKS
勃拉姆斯:第二钢协,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12号
贝多芬:第九钢琴奏鸣曲
巴乔尔钢琴
勃拉姆斯:第二钢协,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12号
贝多芬:第九钢琴奏鸣曲
巴乔尔钢琴
CD40 SZERYNG SZERYNG PLAY KREISLER AND OTHER TREASURES
谢霖演奏克莱斯勒小品集
谢霖演奏克莱斯勒小品集
CD41 STARKER BACH: 6 CELLO SUITES (PART 1)
CD42 STARKER BACH: 6 CELLO SUITES (PART 2)
史达克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史达克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CD43 BACHAUER/DORATI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4 & 5
贝多芬:第四、五钢协
巴乔尔钢琴
贝多芬:第四、五钢协
巴乔尔钢琴
CD44 BACHAUER/DORATI CHOPIN: PIANO CONCERTOS
肖邦:两首钢协
巴乔尔钢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肖邦:两首钢协
巴乔尔钢琴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45 BACHAUER/DORATI Ravel/Debussy/Stravinsky
拉威尔:《夜之幽灵》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德彪西:前奏曲三首
巴乔尔钢琴
拉威尔:《夜之幽灵》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德彪西:前奏曲三首
巴乔尔钢琴
CD46 STARKER/SEBOK BRAHMS & MENDELSSOHN: CELLO SONATAS
勃拉姆斯:两首大提琴奏鸣曲
门德尔松: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史达克 大提琴、谢伯克 钢琴
勃拉姆斯:两首大提琴奏鸣曲
门德尔松: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史达克 大提琴、谢伯克 钢琴
CD47 SZERYNG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谢霖演奏舒曼、门德尔松协奏曲及多首小品
谢霖演奏舒曼、门德尔松协奏曲及多首小品
CD48 DORATI STRAVINSKY: THE FIREBIRD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全剧;焰火、夜莺之歌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全剧;焰火、夜莺之歌
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CD49 STARKER ITALIAN CELLO SONATAS
史达克演奏意大利巴洛克奏鸣曲集
史达克演奏意大利巴洛克奏鸣曲集
CD50 ROMERO RODRIGO: CONCERTO DE ARANJUEZ
罗德里戈:阿兰胡斯协奏曲、四把吉他的阿兰胡斯协奏曲
维瓦尔第:一把吉他、二把吉他、四把吉他协奏曲
罗梅罗家族吉他
罗德里戈:阿兰胡斯协奏曲、四把吉他的阿兰胡斯协奏曲
维瓦尔第:一把吉他、二把吉他、四把吉他协奏曲
罗梅罗家族吉他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92591/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25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