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依坤 | 羽毛在飛

Good Luck To You!

Living Stereo专辑补遗

1、Boston Pop(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 -《动物狂欢节》(Classics for Children)[APE]

专辑英文名: Classics for Children
专辑中文名: 动物狂欢节
艺术家: Boston Pop(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95年07月01日
专辑简介

费德勒(Archur Fiedler)与波士顿交响乐团“易容改装”而成的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Boston Pops Orchestra),不仅试现代CrossOver横跨古典与流行演奏的先锋,更是美国靓声的最佳代表。在体制上属于贵族的欧洲古典音乐,经由费德勒传教式的热忱推广,终于成为美国平民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古典的小品曲目,以及当时流行的通俗曲目,他也能将之重新编整,以轻松甜美亦不失幽默的方式提供大家无尽的乐趣。
给儿童的古典音乐,乃是费德勒为未来的古典音乐迷精心设计的导聆,以圣桑(Saint-Saens)的“动物狂欢节”、布莱顿(Britten)的“青少年管弦乐入门”以及葛里格(Grieg)、古诺(Gounod)等人谱写的、故事性强烈、适合儿童聆赏的轻松曲目,配以赫奇.道恩斯(Hugh Downs)这位曾或艾美奖殊荣的广播电视名嘴清晰自然的旁白叙述,不仅适合亲子间共赏,初入门的成年爱乐者也适于以此片做为涉足古典音乐的敲门砖。谁说古典音乐可怕的?这张老少咸宜的唱片能引领各位进入美丽的音乐世界。

专辑曲目:
01.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Introduction and Ro
02.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Hens and Cocks
03.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Wild Jackasses
04.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Tortoises
05.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The Elephant
06.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Kangaroos
07.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Aquarium
08.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Personages With Lon
09. Cuckoo in the Depth of the Forest
10.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Aviary
11.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Pianists
12.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Fossils
13.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The Swan
14.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Finale
15.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Theme - Full Orchestra
16.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Woodwinds Theme
17.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Brass Theme
18.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Strings Theme
19.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Percussion Theme
20.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Full Orchestra Theme
21.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I - Flute, Pic
22.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II - Oboes
23.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III - Clarinet
24.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IV - Bassoons
25.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V - Violins
26.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VI - Violas
27.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VII - Cellos
28.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III - Doublebasses
29.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IX - Harp
30.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X - Horns
31.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XI - Trumpets
32.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XII - Trombone
33.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Variation XIII - Percuss
34.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 34: Fugue - Full Orchestra
35.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Morning
36.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Ase's Death
37.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Anitra's Dance
38.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39. Peer Gynt: Suite No. 2, Op. 55: Solvejg's Song
40. Funeral March of a Marionette
41. Hans Christian Anderson Medley: I'm Hans Christian Anderson/Thumbelina/
42. Kid Stuff: Children's Marching Song/March of the Siamese Children/Micky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33970/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92063

2、Fritz Reiner -《莱纳之声》(The Reiner Sound)[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TAS发烧天碟][FLAC](xrcd2)


专辑英文名: The Reiner Sound
专辑中文名: 莱纳之声
艺术家: Fritz Reiner
版本: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TAS发烧天碟][FLAC]新增无暴音版
地区: 美国
唱片公司:RCA
发行编号:09026-61250-2
录音时间:1956、1957、1959
资源出处:原版CD抓轨
专辑介绍:
如果说在莱纳的众多录音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话,《莱纳之声》无疑是不二之选。它集合了Living Stereo众多优秀录音当中,精选出乐评认为最能表现演奏力和发烧音效的莱纳作品编辑而成,录音由著名制作人李察·莫尔和超重量级的录音师路易士·莱顿联手合作。
本片收录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死公主的帕帆舞曲》,李斯特的《死之舞》、韦伯的《邀舞》和拉赫曼尼诺夫的《死之岛》,首首都是考验管弦乐表现的乐曲。但在莱纳棒下,每首曲子均性格鲜明、流畅悦耳,就像一道道可口精致的小菜,色香味具全入口难忘。《莱纳之声》始录于1956年,是RCA的“The Reiner Sound”系列中最经典古典录音之一,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堂音丰满,低频宏伟,瞬变、冲击力惊人。
这张唱片录音准确、开阔、透明……在历来的评论里,公认这个录音是指挥家功力和录音效果的完美统一,不愧为模拟录音时期的典范之作,难怪被评为TAS榜上的发烧天碟。 
更新说明:
当初发布此资源时,经验不足,导致第五首有明显的暴音,后来才发现是CD本身因保存不当而受损……终于找到了当年伊美姬的APE,请朋友们重新下载,原链接保留。对此给朋友们带来的麻烦,本人表示非常抱歉。 
专辑曲目: 
Maurice Ravel
1. Rapsodie espagnole-Prelude la nuit
2. Rapsodie espagnole-Malague
3. Rapsodie espagnole-Habanera
4. Rapsodie espagnole-Feria
5. Pavan For A Dead Princess
Franz Liszt
6. Totentanz (Byron Janis,Piano)
Carl Maria von Weber
7. Invitation For The Dance
Sergey Rachmaninov
8. Isle Of The Dead, Op. 29
01~04.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05.拉威尔——为一个早逝的公主所作的孔雀舞曲
06.李斯特——死之舞
07.韦伯——邀舞
08.拉赫玛尼诺夫——死之岛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345978/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191778
3、Artur Rubinstein -《鲁宾斯坦演奏拉赫玛尼诺夫,法雅和肖邦作品》(Rubinstein - Rachmaninoff, Falla & Chopin)[APE]

专辑英文名: Rubinstein - Rachmaninoff, Falla & Chopin
专辑中文名: 鲁宾斯坦演奏拉赫玛尼诺夫,法雅和肖邦作品
艺术家: Artur Rubinstein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97年
地区: 美国
专辑介绍:
阿图·鲁宾斯坦1887年出生于波兰罗兹,1982年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鲁宾斯坦七岁首度在公开场合演出,在华沙跟随罗津斯基与帕德雷夫斯基学习,1897年移居柏林师从巴特、卡恩与布鲁赫,并由名教育家姚阿幸担任监人;1904年在巴黎与拉威尔见面,1906年第一次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演出。鲁宾斯坦首次在伦敦露面是1912年,他与易沙意在当地合作多场音乐会,1916到17年间在西班牙、南美洲等地巡回演出。为了拓增曲目并加强技巧训练,鲁宾斯坦自1932年起淡出舞台数年,1939年迁居美国,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二次世界大战后,鲁宾斯坦开始在世界各地演出,但是德国除外。终其一生,鲁宾斯坦再也没有踏上德国土地。1961年10月到12月,鲁宾斯坦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一系列马拉松式音乐会,他在这几场演出中弹奏了九十首、七十位作曲家(从巴哈到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高龄89岁的鲁宾斯坦在1976年6月10日于伦敦威格摩厅举办个人最后一场音乐会,独树一格的艺术风范保存在大量的录音与影片中;而在音乐史上,鲁宾斯坦正是二十世纪钢琴巨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专辑曲目: 
Rachmaninoff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1. Introduction: Allegro vivace
2. Variation I (Precedente)
3. Tema: L'istesso tempo
4. Variation II: L'istesso tempo
5. Variation III: L'istesso tempo
6. Variation IV: Piu vivo
7. Variation V: Tempo precedente
8. Variation VI: L'istesso tempo
9. Variation VII: Meno mosso, a tempo moderato
10. Variation VIII: Temp I
11. Variation IX: L'istesso tempo
12. Variation X: Poco marcato
13. Variation XI: Moderato
14. Variation XII: Tempo di minuetto
15. Variation XIII: Allegro
16. Variation XIV: L'istessso tempo
17. Variation XV: Piu vivo scherzando
18. Variation XVI: Allegretto
19. Variation XVII: (Allegretto)
20. Variation XVIII: Andante cantabile
21. Variation XIX: A tempo vivace
22. Variation XX: Unpoco piu vivo
23. Variation XXI: Un poco piu vivo
24. Variation XXII: Un poco piu vivo(Alla breve)
25. Variation XXIII: L'istesso tempo
26. Variation XXIV: A tempo un poco meno mosso
Falla - Nights in the Gardens of Spain
27. At the Generalife
28. Distant Dance
29. In the Gardens of the Sierra de Cordoba
Chopin - 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Op. 22
30. Andante spianato
31. Grande Polonaise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63424/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168963
4、Emil Gilels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RCA[APE]

专辑英文名: Tchaikovsky - Piano Concerto 1
专辑中文名: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别名: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艺术家: Emil Gilels
古典类型: 全集作品
资源格式: WV
发行时间: 2002年09月19日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吉利尔斯(钢琴)
弗雷兹‧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名钢琴家与名管弦乐团结合的优美柴可夫斯基。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当时苏联名钢琴家吉利尔斯再西方首度亮相时的录音作品,她的神韵丰富,演奏技巧具有钢铁般的强度。在莱纳所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精确无误的支援下,将全曲导入精彩的最高峰。
  「胡桃钳」选粹,曲数方面要比通常的组曲来得多一些,莱纳针对演奏会用途,独自选曲,以芭蕾音乐的演奏顺序展开,时间大约有40分鐘左右。
唱片公司:索尼音乐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指挥:弗瑞兹‧莱纳
演出者:吉利尔斯
1916年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的音乐家庭,1985年在莫斯科逝世。吉利尔斯五岁由特卡奇启蒙学习钢琴,l929年首度登台演出,193O到35年间在敖德萨莱因巴尔德的班上学习,1933年以一曲李斯特《费加洛幻想曲》在莫斯科全苏联钢琴比赛中获奖,1936年得到维也纳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吉利尔斯从1935年到38年在莫斯科师从涅高兹,1938年得到布鲁塞尔易沙意大赛第一名,1946年获得苏联国家奖。吉利尔斯的足迹广及全苏联各地,1947年到欧洲演出,1955年在美国首演。吉利尔斯从1951年起担任莫斯科音乐院教授并得到「人民艺术家」称号1962年得到列宁奖。除了钢琴独奏,吉利尔斯也是个出色的室内乐演奏家,最常合作的搭档包括他的连襟,也就是小提琴家列奥尼德.柯冈。吉利尔斯的唱片数量极多,曲目广从巴哈到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也的音乐是相当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学派,音色变化丰富而且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倾向于以内在表达作品深刻的内容无一不是受到老师涅高兹的影响。
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
系列:Living Stereo 发烧名盘系列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
唱片编号:09026685302
Performer: Emil Gilels
Orchestra: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Fritz Reiner
Composer: Tchaikovsky
Audio CD (November 19, 2002)
Number of Discs: 1
Label: Sony Classics / RCA Victor
ASIN: B000003G3W
5.0 out of 5 stars Nearly flawless July 4, 2004
By M. Fisher
Format:Audio CD
I have 8 recordings of Tchaikovsky's 1st by Gilels; I would say this one ranks in Gilels' top 3 (of his recorded performances). Th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Gilels' receives from Reiner and the Chicago is better than first-rate (if that is possible!).
One of the previous reviewers mentioned distracting tape splicings, but they are hardly noticeable, even on high-end equipment and unforgiving headphones. Of the easily available Gilels' recordings of the 1st, buy this one! Gilels certainly eclipses Cliburn and Horowitz in this work (Richter isn't on the map).
Comment |
Was this review helpful to you?
4 of 4 people found the following review helpful
5.0 out of 5 stars A performance for the ages May 17, 2010
By Jurgen Lawrenz
Format:Audio CD|Amazon Verified Purchase
There is no such things as a definitive performance. But one can say that some performances are so utterly convincing that you are left with a feeling "as if" this must be definitive. The present recording is one of these rare occasions.
Most people who have ever written on it seem to agree. It is true that there is evidence of some splicing; and as a reading of the work, it may not be as "perfect" as one or two of its rivals where every note is absolutely in the right place. What I mean is that the SPIRIT of this performance is such as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an occasion, an adventure. It is not a picture postcard of an event, but the real thing. This is what's so exciting about it.
This is not even mentioning the wonderfully crafted "fill up", a very generous selection from the Nutcracker ballet.
Gilels recorded this work several times, and the difference to the other stereo recording in print is evident instantly. Just play the first 10 seconds from the Gilels/Maazel recording and then this one: RCA in 1955 (!!) captured a cleaner, better, richer sound than EMI engineers 20 years later. So you are instantly captivated by the sound alone; and then follows the recognition of a performance with tremendous sweep and boldness. I have to say that Reiner is definitely instrumental in helping this along: he was a far better conductor than Maazel could ever aspire to.
In a word: don't worry too much about niggling imperfections. This is a performance for the ages. It will stand as a beacon to the possibilities of transmitting a sense of greatness via recordings that had few equals in the 100 years that we have been making records. I might add, lest you think I'm just carried away by it, that I have been living with this recording (on LP) since about 1960 and had something like 22 rival version in my collection at one time. None of the others convey that same aura of magnificence. American music lovers who evince a hankering for Cliburn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Hybrid SACD] would find non-Americans immured to it. It is not a great performance, just a great sentimental occasion.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Fritz Reiner, conductor Date: 1955

Emil Grigoryevich Gilels (Ukrainian: Емі́ль Григо́рович Гі́лельс, Russian: Эми́ль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Ги́лельс, Emiľ Grigoriević Gileľs; October 19, 1916 – October 14, 1985) was a Soviet pianist. He is wide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pian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 last name is sometimes transliterated Hilels.

Frederick Martin “Fritz” Reiner (December 19, 1888 – November 15, 1963) was a prominent conductor of opera and symphonic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ungarian born and trained, he e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22, where he rose to prominence as a conductor with several orchestras. He reached the pinnacle of his career while music director of the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in the 1950s and early 1960s.
专辑曲目:
01.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Op. 23: 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
02.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Op. 23: Andantino simplice
03.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Op. 23: Allegro con fuoco
04.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Overture
05.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Christmas Tree Scene
06.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March
07.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Divertissement - Chocolate: Spanish Dance
08.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Divertissement - Coffee: Arabian Dance
09.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Divertissement - Tea: Chinese Dance
10.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Divertissement - Trepak: Russian Dance
11.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Divertissement - Dance Of The Flutes
12.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Divertissement - Mother Gigogne And The Clowns
13.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Waltz Of The Flowers
14.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Pas de deux - Dance Of The Prince And The Sugar-Plum Fair
15.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Pas de deux - Variation 1: Tarantella
16.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Pas de deux - Variation 2: Dance Of The Sugar-Plum Fairy
17.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Pas de deux - Coda
18.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Final Waltz
19. The Nutcracker, Op. 71 (Excerpts): Apotheosis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29129/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417934
5、Emil Gilels -《李斯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Liszt Sonata & Schubert Sonata D850)

专辑英文名: Liszt Sonata & Schubert Sonata D850
专辑中文名: 李斯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艺术家: Emil Gilels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93年08月10日
吉利尔斯(Emil Gilels,1916-1985)
  生于敖德萨,13岁入敖德萨音乐学院,1935年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涅高兹指导下继续深造。1938年获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同年毕业并留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起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55年成为战后第一位访问美国演出的苏联钢琴家。吉利尔斯和比他年长一岁的里赫特,被并誉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当代传人。
专辑曲目:
1. Son in D, D.850/Op.53: Allegro Vivace
2. Son in D, D.850/Op.53: Con Moto
3. Son in D, D.850/Op.5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4. Son in D, D.850/Op.53: Rondo: Allegro Moderato
5. Son in b: Lento Assai; Allegro Energico
6. Son in b: Andante Sostenuto
7. Son in b: Allegro Energico
8. Son in b: Andante Sostenuto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146844/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39947
6、Various Artists -《普罗科菲耶夫 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组曲》(PROKOFIEV ALEXANDER NEVSKY SUITE.ETC.)

内容简介
这几天,一直都在狂下RCA的LIVING STROEO系列,也看到大家在拾遗补阙,正好手上有这张东西,就把他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张碟曲目不多,弗里茨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CSO)的《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的电影配乐组曲(1942年、导演:爱森斯坦、作曲:普罗科菲耶夫、领唱:鲁斯兰 埃利亚斯、录音时间:1959年);另一个是皮埃尔 孟都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BSO)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作曲:恰哈图良、小提琴:伦纳德 柯岗、录音时间:1958年)。作者不用多费笔墨介绍了,而熟悉RCA的C粉、对这两个演奏团和指挥也绝对不会感到陌生,也就不用我再浪费口水,只是这张唱片改变了我对莱纳的一些看法,在听《莱纳之声》之前,我一直认为莱纳的处理风格是比较偏刚猛的类型,直到听到这张唱片,我才猛然想起莱纳是干歌剧的出身,他对于合唱与乐队的关系是有其独门心得的,所以,熟悉CSO风格的朋友可以凭自己的耳朵来判断一下,是不是别有一番风景!
simplecd.me: http://simplecd.me/entry/vAUedSpp/
7、Van Cliburn -《拉赫玛尼诺夫\贝多芬钢琴协奏曲》(Beethoven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s)

专辑英文名: Beethoven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s
专辑中文名: 拉赫玛尼诺夫\贝多芬钢琴协奏曲
艺术家: Van Cliburn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RCA
发行时间: 1994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作曲:Beethoven, Rachmaninoff
钢琴:Van Cliburn
指挥:Fritz Reiner
乐团:Chicago Symphony
录音时间:1961年
发行公司:RCA
CD编号:RCA 09026-61961-2
专辑介绍: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
1901年深秋的一天,拉赫玛尼诺夫坐在自己家的钢琴前练习着自己的一部新作,五天后,他就要首演这部作品。他的个子很高,极短的头发,带着一副忧郁的愁容坐在钢琴前,那股忧郁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同是又透出俄罗斯贵族才具备的高贵气质。他搭拉着眼皮,注视着自己的双手,那是双巨大,修长,苍劲有力的手,手背上隐约地突出几条青筋,指关节突出。此时的这双手正在键盘上飞快地跳动着,一连串琵音精准轻快地演奏出来,快速的八度和弦又怎堪话下。弹了一会儿,他有些累了,站起身准备到窗台前休息一会儿,然而走到一半却停住了脚步,原来他注意到了书架上的一副画像,那是位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作曲家的眼光深邃,留着雪白的大胡子。拉赫玛尼诺夫虽未能直接受教于他,却对他极其崇敬,即使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充满着他的精神,而拉氏也恰恰被人们看作是他的接班人。这位作曲家本人对拉赫玛尼诺夫也极为看中,拉赫玛尼诺夫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时,提交歌剧《阿列科》参加作曲毕业考试,当时任评审委员会主席的作曲家在给他的"5”分之后又打了三个+!+!+!。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久久地注视着画像上的人,像一个学生站在老师面前,他内心默念着:"伟大的作曲家啊,我敬爱的真正的艺术家,您的著作给了我无穷的创作力量,请保佑我的新作成功吧!” 在这部第二钢琴协奏曲正式首演前几天,拉赫玛尼诺夫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班学习时的同学尼柯塔.莫罗祖夫检查了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总谱,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拉赫玛尼诺夫在给他的信中写到:"我很失望,你说地没错,尼柯塔.斯美雅诺维奇!我刚演奏过我的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现在我突然感受到第一主题向第二主题的过渡是那么地不自然;在这个曲式中,第一主题不是真正的第一主题而是个引子。没有一个傻瓜会认为,当我进入第二主题时,一切是那么精确。每个人都会相信它是协奏曲的开始。我的看法是,整个乐章挺糟糕的,从这个乐章开始则确实令人不快.......但究竟为什么你要在距离演出五天时向我提出分析...?”
1901年10月27日,由拉赫玛尼诺夫亲自演奏钢琴,吉洛蒂指挥,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协奏首演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首演大获成功,出席演出的音乐家塔涅耶夫为此激动地流泪,他喃喃自语道:"太精采了!”而塔涅耶夫这样的赞叹是极其罕见的。那个长时间的开放的引子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拉赫玛尼诺夫的朋友,作曲家美蒂特纳评论:"这个主题的灵魂是俄罗斯式的...随着钟的敲击声和随后的发展,我们感受到整个俄罗斯冉冉升起的伟大。”作曲家阿萨耶夫说道:"拉赫玛尼诺夫的抒情是以柴科夫斯基的抒情为源泉的。”,确实,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和第三乐章的第二主题是向听众的心弦强烈倾诉的的旋律。旋律气息宽广,悠长优美,具有俄罗斯式的忧郁深沉。人们还不应忘记达尔博士为拉赫玛尼诺夫做的催眠疗法,正是他使拉氏从三年的沉沦中走出,重新燃起自信,这部作品也正题献给他。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这一乐曲被公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 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 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 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 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 广为流行。 1892年, 拉赫玛尼诺夫荣获钢琴金奖,同年他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之后, 就已经颇有声望了。 这时候他受托作一首钢琴协奏曲,于是在1899年开始着手创作。然而不久后,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才逐渐痊愈,所以本曲实际完成于1901年。有些人认为这一协奏曲所拥有的忧郁性格,就是从拉赫玛尼诺夫这一段病情而来。其实不尽如此,从本曲宏大的气势来看,倒不如说它是拉赫玛尼诺夫完全恢复健康后,创作欲横溢时的优秀作品。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 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 之后, 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的 c小调 第一主题 (片段1)。 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 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 降E大调 第二主题 (片段2),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第二乐章 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来的,带有沉思的乐念,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
  第三乐章 诙谐的快板, 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由弦乐的演奏告一段落之处,钢琴雄纠纠地奏出第一主题,并将此主题加以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绵绵地唱出了第二个主题(片段4),这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极明显的对比。 乐章结尾,钢琴以强音对旋律加以装饰,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强奏中结束全曲。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又名《皇帝协奏曲》。"皇帝”的标题,不是贝多芬自己起的,是因为乐曲本身组织庞大,壮丽宏伟,使人联想到皇帝的威仪,令人肃然起敬,因此被世人称为《皇帝协奏曲》。此曲完成于1809年,出版于1811年,题赠给鲁道夫公爵(贝多芬的支持者)。
  1809年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维也纳,使这部作品未能及时上演,直到1811年才由弗里德希.施奈德勒担任钢琴独奏,约翰.菲利普.舒尔茨担任指挥在莱比锡作首次公演。1812年1月《大众音乐报》曾评论:"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想象力、最惹人注目的,同时也是最艰深的一部。”
  这首协奏曲的特色是:第一乐章以即兴性的钢琴引子作开端,华彩乐段是作者自己写定不让独奏者随意即兴演奏。第二第三乐章一气呵成,不予间断。
  第一乐章 快板
  开始的时候,乐队首先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钢琴随即以即兴式的姿态奏出一串短小精乾流畅明亮的引子,具有贝多芬特有的刚毅的特质。之后,乐队随即奏出庄严而崇高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雍容华丽,热情奔放,尽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接着仍由乐队奏出活泼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乐观自信,充满欢乐。不久乐队重复一次第一主题之后,又加入新的素材(第三主题)以带引钢琴进入。钢琴进入之后,仍然捕捉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出神入化的演奏表现出温柔优雅,宁静安享,把呈示部的气氛转变为具有抒情性的特质,极富于感染力。以后乐队又把各主题予以重复之后,便转入展开部。展开部材料大多来自主副题,由于主副题非常适合展开,因此组织起来便顺理成章,得心应手。展开部比呈示部活跃得多,在某些部分起到一些对比作用,但又没有失去抒情的素质,显得秀丽而完美。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反复。由强烈的和弦和引子反复,然后由乐队奏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气氛仍是气象万千和充满活力。但主副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浓缩,使乐曲平添一些匀称美。当乐队重复第一主题之后,迎来了一段简洁而精彩的华彩乐段。这个华彩乐段(从439小节到510小节)是贝多芬刻意按排的,并有如下的指示:"不是作为华彩演奏,该与下面互相衔接。”表示这些小节必须遵循速度,华彩乐段的后8节,钢琴以微弱轻巧的音调,引出和衔接乐队的第二主题,轻盈巧妙、高雅欢乐。继而乐队又重复一次第一主题和第三主题,情绪渐趋激烈,最后在热潮澎湃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稍快的柔板
  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单纯简洁,朴素无华,比第一乐章简短得多。第一乐章共长578小节,而第二乐章只有82小节。短小精乾,富于抒情性。隐伏于第一乐章的宁静和谐的情调,至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时纯弦乐部分以柔弱的音调奏出虔诚庄严的第一段主题,洗炼而情深,仿佛超脱的心灵,达于净化的境界。第一主题终止之后,钢琴马上接入第二主题,并以精炼的手法予以发展。这个主题柔情似水,如梦似歌,充满幻想性,使人陶醉于美的遐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现在不再是第一段纯弦乐部奏出,而呈以钢琴作出的简单和弦作修饰,使曲调更加抒情优美。第二乐章的结尾,把第三乐章开头第一小节的旋律巧妙地用钢琴作小节轻柔的装饰演奏,不间断地带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
  第三乐章是欢乐的、洒脱的,它把热情奔放和华丽温柔结合在一起。那些具有民间舞曲特点的节奏和万众欢腾的场面,由独奏乐器和乐队交替奏出,独奏部分不少精彩音型,美妙无比。第一主题首先由钢琴奏出,乐队随即重复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第二主题是一个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旋律,显露出载歌载舞的情调,钢琴有机地予以展开,既热烈,又洒脱。其后,钢琴和乐队交替反复第一和第二主题,特别是第一主题,曾作多次的反复,欢乐气氛达于顶点,钢琴独奏部分精湛细腻的展开,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惹人喜爱。在乐章的末尾有十小节定音鼓和钢琴独奏的片段,手法颇为别致。然后,钢琴和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把欢乐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
在钢琴协奏曲中, 或许出了更多首气势上比这首更大、技巧更难的协奏曲, 但是它的地位永远不会被摇撼。时至今日, 这首皇帝钢琴协奏曲已经成了各大钢琴协奏曲目中,最重要, 也最为人喜爱的一首。它不但开创了许多浪漫派协奏曲语汇, 也为古典乐派的协奏曲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贝多芬一共写作五首钢琴协奏曲,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 自第五号后, 他似乎没有再写作任何同类型曲式的作品。完成第五号时的贝多芬尚处在壮年期, 耳聩的情况也没有晚年那般的严重, 但为何他不再写作任何一首协奏曲呢?我想, 可能是贝多芬已经意识到,协奏曲这个曲式没有办法满足他越来越具野心, 越来越大气的乐思吧!
这首曲子的完成是伴着炮火隆隆下完成的。当时正好拿破仑率领法军攻打维也纳,1809年 5月炮火开始落在维也纳, 两天内维也纳就陷落了。贝多芬曾经描述当时的生活是「只有炮声、鼓声及人生活中每一件悲惨的事情。」为了不让这样震耳欲聋的噪音加深自己耳聩的毛病, 贝多芬时常掩耳度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开始构思动笔第五号钢琴协奏曲。
有人说这首协奏曲中充满王者威仪, 雄壮威武的曲趣因为当时是战争期间有关, 或许如此。不管此说是真是假, 它的确是一首华丽雄壮的乐曲。降E 大调一向是贝多芬用来表现他至高无上思想的利器。其中一些大胆创新的巧思曾令当时大部分钢琴家束手,而一些曲式上突破性的尝试也令当时的乐评家大惑不解。这首协奏曲另一个叫人激赏的地方在于钢琴与乐团之间的对答融合与抗争形式, 大大的超出古典乐派可能的手段。第一乐章中开头就进入钢琴的华彩乐段是别出心裁的设计, 而此乐章尾段缺乏装饰奏的设计也是历来仅见。贝多芬喜欢把第二与第三乐章连接, 而在这首曲子中, 二三乐章的连接更形紧密, 而且在进入连接部时就有第三乐章轮旋主题的呈示, 这使的两个乐章不但具有统一性, 更有对比的效果。第二乐章的圣咏气氛甚至有人联想到晚期贝多芬所写的『庄严弥撒』上面了, 这点我们待会再谈。
让这首钢琴协奏曲拥有如此庞大气势的主要原因在于钢琴, 而贝多芬胆敢把钢琴写得如此大气也是因为当时钢琴的改进。此时的钢琴几乎已经完全把大键琴细小音量的缺点完全抹灭, 在音响、威力与音域上都有十足的长进 (当然也许失去了一些古典乐帕特有的诗情);在获得了这样的武器后, 贝多芬毫不客气的以十足大胆的手法写作乐曲,当然连带的也使这首曲子的技巧比起他最早期的钢琴协奏曲要难上许多了。这首曲子所需要的钢琴就不是一般钢琴可以胜任的, 试想, 有多少人会买这种高音部再高四度的大钢琴, 同时又要求琴本身的坚实音响?不然第一乐章中, 钢琴的和弦如何与乐团的强奏达成平衡呢?
全曲在1810年就完成了, 正式首演却因为战争的缘故延到1812年, 由他的弟子彻尔尼担任钢琴独奏。正如大部分贝多芬大胆独创的乐曲, 这首曲子并未获得普遍的喜爱。泰半是因为曲子太长的缘故, 当时的听众恐怕还是无法接受长大的第一乐章, 而且据说当时彻尔尼的演出有问题, 他几乎只是在炫耀自己的技巧而已, 没把这首曲子最动人的浪漫诗情表现出来。不过好曲子的锋芒毕竟不会被掩盖太久。这首气派豪放、华丽盛大又兼具浪漫诗情的协奏曲终于还是获得了世人普遍的喜爱, 甚至有好事者又给安上了『皇帝』的名号。不过要记住, 贝多芬一向对「皇帝」可是最感冒的, 加上这样一个名号纯粹是因为曲中散发出来的气势而有这样的称呼。
第一乐章长大程度真的是会令当时的听众受不了, 全曲奏完大概要20分钟左右, 比第二三乐章的总和还要长。这个乐章可说是浪漫乐派协奏曲的先声。开头的设计十足吸引人乐团奏出三次强总和弦, 其中就听到钢琴以弹音阶的方式演奏华彩乐段, 之后才进入乐团呈示主题的部份。这个主题豪放壮阔, 立刻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偏偏在主题还没完全结束时, 钢琴就轻轻的以小跑步的方式进场接手。发展部中钢琴和乐团有一连串精彩的相互扶衬、应答与抗颉的演出, 其中钢琴神出鬼没的穿梭在乐团之间。进入最后的再现部时, 贝多芬舍弃了装饰奏的部份, 只让钢琴小小的独奏了一段, 法国号就静静的现身在音乐当中, 手法创新, 接合上也是天衣无缝。
第二乐章是个具有宗教气氛的圣咏乐章, 也是贝多芬协奏曲中最迷人的一段。定音鼓在此完全休息, 小提琴加上弱音器演奏出庄重的主题, 钢琴则加以变奏接手。彻尔尼表示, 贝多芬在写作这一段时脑中浮现的是朝圣客的圣咏调, 而甚至有人说他听出了『庄严弥撒』中的『降福经』一章。在曲势减缓后, 钢琴静静的奏出第三乐章的主题,接着进入光明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和第二乐章是个很好的对比, 一开始钢琴就把先前第二乐章末尾呈示过的主题欢快的演奏一遍, 乐团反复后进入副题, 轻巧迷人。在这轮旋曲中, 曲势一步步加大,曲趣一步步华丽, 最后加入定音鼓, 和钢琴有着趣味性的应答而进入终结, 结尾的设计也令人发出会心一笑。
自从1812年首演以来, 『皇帝』钢琴协奏曲已经成为世界乐迷最喜欢, 各大钢琴家必定演奏的大众曲目, 同时也是入门古典音乐一个很好的敲门砖。
演奏家介绍:
克莱本
英文姓名:Cliburn, Van
  钢琴家,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士里波特,十七岁前都由母亲教授钢琴。克莱本的母亲是位钢琴教师,曾经跟随阿图?弗利德海姆(Arthur Friedheim,李斯特的学生)学琴。克莱本十二岁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奖,三年后进入纽约茱丽亚音乐院师从名师罗西娜?列文涅,1954年以柴科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密特罗普罗斯指挥)首度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由于美苏间持续冷战,当克莱本于1958年得到莫斯科第一届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冠军后,立刻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人民英雄」。接下来的几年里,克莱本的生活都是演奏与录音,也使他成为名闻全球的钢琴家。七○年代中期,克莱本忽然从音乐会舞台上引退,1987年在白宫欢迎戈尔巴乔夫的场合上演出后,克莱本成功的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举办音乐会,1994年开始中断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巡回演出。
专辑曲目:
01.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5, "Emporer" i. Allegro (20:06)
02.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5, "Emporer" ii. Adagio unpoco mosso (7:57)
03.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5, "Emporer" iii. Rondo: Allegro (10:06)
04.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2 i. Moderato Allegro (10:55)
05.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2 ii. Adagio sostenuto (11:28)
06.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2 iii. Allegro scherzando (11:42)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91644/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vid=291644
8、Georges Bizet -《卡门选曲》(CARMEN FOR ORCHESTRA)[APE]

专辑英文名: CARMEN
专辑中文名: 卡门选曲
艺术家: Morton Gould
版本: RCA [Living Stereo]
发行时间: 1996年
地区: 美国
简介:
对于许多古典爱好者来说,Carmen大概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东西了。这个由RCA发行的版本,据说是“低频动态凶猛、高频通透、中频甜美,整张碟浑然一体”的发烧试音碟,是不是确实如此,让行家去判断罢——我没有比较过其他版本,所以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至于音乐本身,我相信也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评价。
关于《卡门》:
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其中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着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接下来乐曲从A大调转为F大调,出现第二幕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调,具有凯旋进行曲特点,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的飒爽英姿。反复时提高八度,使情绪显得更为高昂。之后再现第一部分主题。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曲悲剧性主题,暗示悲剧性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
专辑曲目:
01. Prelude
02. Prologue
03. Street Children
04. Cigarette Girls
05. Habanera
06. Letter Scene
07. Seguidilla
08. Entr`acte-Act II
09. Gypsy Dance
10. Toreador Song
11. Tambourine Song
12. Flower Song
13. Entr`acte-Act III
14. Smugglers`March
15. Carmen`s March
16. Micaela`s Aria
17. Entr`acte-Act IV
18. March and Chorus
19. Don Jose-Carmen Duet
20. Finale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129558/
simplecd.me: http://simplecd.me/entry/kh4dd3Od/
9、Arthur Fiedler & the Boston Pops -《Pops Roundup》(西部赶集)

专辑英文名: Pops Roundup
专辑中文名: 西部赶集
歌手: Arthur Fiedler
the Boston Pops
音乐风格: 乡村
资源格式: WV
发行时间: 1993年05月11日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介绍:
菲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演奏的美国西部音乐,具有浓郁的美国西部地域特色,生动地表现了牛仔豪爽。洒脱而温柔多情的的骑士英姿,节奏明快让人热血沸腾,而慢板弦乐如丝绸般轻轻飘出,让人感到无比的温馨。
伟大的美国指挥家阿瑟.菲德勒,作为指挥,他不遗余力的在通俗与古典之间寻求共存之道。这张唱片就能很好的反映这一点。每一首作品可谓是这些曲目的首选版本,象第一首,让人在熟悉的旋律中热血沸腾,同时这张唱片又能很好的考验你的机器。

专辑曲目:
01. Pops Roundup 西部赶集
02. O Bury Me Not on the Lone Prairie 别把我埋葬在那孤独的大草原
03. Red River Valley 红河谷
04. Home on the Range 牧场上我的家园
05. Whoopie-Ti-Yi-Yo, Get Along Little Dogies 跟我来!小狗
06. Tumbling Tumbleweeds 旋转的蒲公英
07. Yellow Rose of Texas 得克萨斯的黄玫瑰
08. Wagon Wheels 车轮
09. Riders in the Sky 天空中的幽灵骑手
10. Cool Water 冰凉的甘泉
11. Last Roundup 最后的赶集
12. Pops Hoe-Down 流行土风舞
13. Shenandoah 仙纳度
14. High Noon(Do Not For sake Me) 日当正午
15. Mexicali Rose 墨西哥玫瑰
16. Streets of Loredo 贝克斯菲尔德的街道
17. Don't Fence Me In 不要阻拦我
18. Deep in the Heart of Texas 在德州深境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38902/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vid=2838902
10、Arthur Fiedler & Boston Pops Orchestra -《奥芬巴赫在美国》(Offenbach in America)

专辑英文名: Offenbach in America
专辑中文名: 奥芬巴赫在美国
艺术家: Arthur Fiedler
Boston Pops Orchestra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RCA [Living Stereo]
发行时间: 1993年5月11日
地区: 美国

作曲:Jacques Offenbach, Jacques Ibert
指挥:Arthur Fiedler
乐团:Boston Pops Orchestra
专辑介绍:
法国作曲家、大提琴家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原籍德国,1819年6月20日生于德国科隆。父亲是科隆犹太教堂的乐师。从小学习大提琴,183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一年后退学,至喜歌剧院任大提琴手。1839年初次以戏剧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出现。曾从阿列维学习作曲。1849年任法兰西喜剧院指挥兼作曲。1855年创办“快活的巴黎人”剧院,自任经理。1880年10月5日逝世于巴黎。奥芬巴赫被视为古典轻歌剧的创始人,一生曾为巴黎各剧院写过102部舞台音乐作品,大多数为轻歌剧。代表作品有轻歌剧《地狱中的奥尔菲斯》、《美丽的海伦》、《格罗什坦公爵夫人》,以及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其作品节奏活泼,配器典雅,以《肯肯舞》最具代表性。而轻歌剧情节生动有趣,大胆采用各种歌曲、舞曲、小夜曲与进行曲形式,音乐通俗易懂。人们赞誉他“具有取之不尽的旋律才赋”。
这张专辑收录了奥芬巴哈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了来自轻歌剧《美丽的海伦(La belle Hélène)》的《序曲》,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的《间奏曲》,轻歌剧《布拉邦特的吉纳维弗德(Geneviève de Brabant)》的《加洛普舞曲》、轻歌剧《游唱艺人(La Périchole)》的《集成曲》,还有轻歌剧《格罗什坦公爵夫人(La Grande-Duchesse de Gérolstein)》、轻歌剧《地狱中的奥尔菲斯(Orphée aux enfers)》的序曲;更难得收入了大提琴与乐队的《牧歌曲(Musette)》、钢琴组曲《美丽的美国(Les belles américaines)》、和法国作曲家伊贝尔(Jacques Ibert,1890—1962)的室内乐作品《嬉游曲(Divertissement)》。费德勒与波士顿流行乐团令人兴奋的“美国化”演出成就了这张著名的唱片。
专辑曲目:
01. Offenbach:La Belle Hélène - Overture(奥芬巴赫:美丽的海伦-序曲)
02. Offenbach:The Tales of Hoffmann - Intermezzo(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间奏曲)
03. Offenbach:Geneviève de Brabant - Galop(奥芬巴赫:布拉邦特的吉纳维弗德-加洛普舞曲)
04. Offenbach:La Périchole - Medley(奥芬巴赫:《游唱艺人》集成曲)
05. Offenbach:The Grand Duchess of Gérolstein - Overture(奥芬巴赫:格罗什坦公爵夫人-序曲)
06. Offenbach:Les Belles Américaines - Waltz(奥芬巴赫:美丽的美国-圆舞曲)
07. Offenbach:Musette - Air de Ballet(奥芬巴赫:牧歌曲)
08. Offenbach:Orpheus in Hades - Overture(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尔菲斯-序曲)
09. Ibert:Divertissement – Introduction(伊贝尔:嬉游曲-引子)
10. Ibert:Divertissement - Cortege(伊贝尔:嬉游曲-行列)
11. Ibert:Divertissement - Nocturne(伊贝尔:嬉游曲-夜曲)
12. Ibert:Divertissement - Valse(伊贝尔:嬉游曲-圆舞曲)
13. Ibert:Divertissement - Parade(伊贝尔:嬉游曲-游行)
14. Ibert:Divertissement - Finale(伊贝尔:嬉游曲-终曲)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48678/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227694
11、Sergio Franchi -《意大利浪漫歌曲》(Romantic Italian Songs)RCA [Living Stereo] 星外星引进版


专辑英文名: Romantic Italian Songs
专辑中文名: 意大利浪漫歌曲
别名: Italy's Brilliant New Tenor
艺术家: Sergio Franchi
版本: RCA [Living Stereo] 星外星引进版
发行时间: 1997年11月11日
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专辑介绍:
爱琴海的海风,威尼斯的贡都拉,比萨斜塔的落日,白桃酿造的贝利尼酒……这是洋溢着芬芳的美丽国度——意大利,请在歌声中一同追溯歌剧之乡魅力的源泉。风度与智慧并重的意大利情歌王子赛吉奥·法兰奇(Sergio Franchi)——用其灿烂光辉的嗓音演绎经典浪漫歌曲颠倒众生。曾被帕瓦罗蒂等歌剧大师经久传唱,并受到全世界人们喜爱与推崇的歌曲一网打尽,包括《我的太阳》、《负心人》、《重归苏莲托》等。 
赛吉奥·法兰奇(Sergio Franchi)是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那灿烂辉煌的嗓音演绎的意大利浪漫情歌令无数听众为之倾倒。他有着迷人的面庞和丰富的感情,在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演出的天赋。1952年,赛吉奥·法兰奇(Sergio Franchi)举家迁往南非,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仅仅两年时间,便开始担任众多小型歌剧的男高音主唱,为今后成为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张专辑是他首张意大利浪漫曲选辑,完美展示了他的音域和风格。无论是温情款款的《负心人》以及《你知道吗好妈妈》,还是欢乐轻快的《走过岁月》,赛吉奥·法兰奇(Sergio Franchi)在这张留给人印象深刻的唱片中都出色地呈现给观众。
歌曲介绍:
◎《我的太阳》('O sole mio)
《我的太阳》由来: 在《罗米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两行诗:“是什么光从那边窗户透出来?那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卡普鲁的歌词就用了这样的立意,把爱人的笑容比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卡普鲁所谱歌曲的前半部分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区曲调,赞美着灿烂的阳光和蓝色的晴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部分以高音区的奔放热情,倾诉着对心爱的人的爱慕感情,其中在“阿,太阳,我的太阳”一句出现的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更使音乐的色彩一新,深情感人。《我的太阳》最初上演于那坡里民歌节,演出后即流传开来。《我的太阳》是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卡普鲁写的一首独唱歌曲。由卡普鲁受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诗句的启发,创作了这首借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爱情的歌曲的歌词。词曲浑然一体,情深意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的太阳》首演于那坡里民歌节,演出后它如同意大利民歌般地流传开来,影响深远。虽然是创作歌曲,但是在音乐史上都把它们归入了意大利民歌了.象这样的还有《重归苏莲托》、《负心人》等等。从地域来讲《我的太阳》属于那不勒斯民歌,从演唱技术和应该把握的风格来说,她属于那坡里民歌。从读字来说,《我的太阳》需要用那不勒斯方言来唱。意大利的声乐艺术之所以成为世界典范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因为意大利语的魅力。
《我的太阳》是一首意大利传统民歌,讲述一名女子把自己献给太阳,此曲歌词把爱人的眼睛比喻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其中后半部的歌词反复唱出:“啊!你的眼睛闪烁光芒,彷佛那太阳灿烂辉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两行诗:"是什么光从那边窗户透出来?那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卡普鲁所谱歌曲的前半部分,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区曲调,赞美着灿烂的阳光和蓝色的晴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部分以高音区的奔放热情,倾诉着对心爱的人的爱慕感情,其中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出现的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更使音乐的色彩一新,深情感人。《我的太阳》最初演于那坡里民歌节,演出后即流传开来。此后曾有过一段颇有趣味的经历:一次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由于意大利驻芬使馆没有向大会提供国歌,而运动会的管事人员出于对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的厌恶,也懒得去索谱。当意大利运动员入场时,乐队指挥方才发觉缺了意大利新国歌的乐谱。但他急中生智,灵机一动,奏起《我的太阳》来取代法西斯国歌。全场先是愕然,接着哔然大笑,随后按着歌曲的节拍鼓掌、跺脚,和着乐声一齐放声高唱。这首歌也由于有了这一番异乎寻常的经历,得以更为广泛地流传。

《我的太阳》中文歌词
佚名 词 / 卡普阿(意) 曲 / 尚家骧 译配
歌词大意:

啊!多么辉煌,
灿烂的阳光! 
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 
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还有个太阳比这更美, 
啊,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
啊,太阳,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
那就是你!

还有个太阳,比这更美!
啊,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 
啊,太阳,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
那就是你!

◎《重归苏莲托》
《重归苏莲托》是作曲家E. De Curtis的作品,同样那坡里歌曲也并不象许多人来讲很容易唱的,Monaco曾经在他最后一次专访中有讲:那坡里歌曲有很多比歌剧咏叹调难唱.歌剧咏叹调唱的时候,有时能偷机,但那坡里歌曲却不能……下面的文章是发表在2005年音乐爱好者上的节选: 
《重归苏莲托》
G. B. De Curtis 词 / E. De Curtis 曲 / 尚家骧 译 
看这海洋多么美丽!多么激动人的心情! 
看这大自然的风景,多麽使人陶醉! 
看这山坡旁的果园,长满黄金般的蜜柑, 
到处散发著芳香,到处充满温暖, 
可是你对我说“再见”,永远抛弃你的爱人, 
永远离开你的家乡,你可忍心不回来? 
请别抛弃我,别使我再受痛苦! 
重归苏莲托,你回来吧! 
此歌1904年由出版商Bider出版,由于它曲调优美,旋律扣人心弦,在近一百年中几乎传遍了全世界。除了意大利人外,大家都把它当作是爱情歌曲传唱。但意大利人大都把它当作游子忆乡的歌,其中的因由却另有一段故事。原来《重归苏莲托》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恋而送给女友的。这首歌是作曲家库尔蒂斯兄弟献送给一个男人而创作的,那男人便是当时意大利的总统GIUSEPPE ZANARDELLI扎那德利.1902年扎那德利总统因公来苏莲托视察,看到苏莲托在发展中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交通道路杂乱无章,商业服务短缺,房屋乱拆乱建,地方行政缺章少法……总之令扎那德利总统摇头叹气的地方太多。扎那德利总统下榻的旅馆正好是G·库尔蒂斯(1860年7月20日-1926年1月15日)工作的地方,他在那里作室内装璜。为了不让总统对苏莲托失去希望,同时也敦促总统为苏莲托的繁荣作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他在很短的几个小时里写了这歌词,由他弟弟E·库尔蒂斯谱了曲,献给了扎那德利总统,歌中希望扎那德利总统等苏莲托整顿好的时候再回来看看,那时候田园秀美,小城美丽——“重归苏莲托,你回来吧!”看来苏莲托今日能成为著名秀丽的旅游景点,歌曲《重归苏莲托》的功不可没。 
帕瓦罗蒂在他的电影《重返那坡里》中,对《重归苏莲托》著墨最多,他讲:“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比意大利人更多歌唱故乡,无论我到世界上哪个地方唱歌,我总是唱起那一首最美的令人思念意大利的歌。那是一首描写那坡里南面海边小镇苏莲托的歌《重归苏莲托》”。又讲,对远离意大利的人,《重归苏莲托》好象一个独特的讯号,无论在世界哪一个角落,当远方游子听到这首歌就象听到了家乡的呼唤:“重归苏莲托,你回来吧!” 《重归苏莲托》歌词经修改后在是1904年正式出版,出版后就获得大歌唱家们的青睐,看看出版了的举世闻名的大歌唱家唱片,就有近十个之多,另外,改编成爵士和摇滚的也不在少数。由于它的节奏象船歌,风格象小夜曲,改编后的风貌也各有千秋。最为令人叫绝的是报导有位歌手 Lina Sastri 一反重音乐轻文字的倾向,为了展现歌词的优美,和让人领略苏莲托的美境,竟自在音乐声中不唱而朗诵起歌词来,让观众叹为观之。创下独唱音乐会中别开生面的一景。 

《重归苏莲托》的作曲者E·库尔蒂斯(1875年10月4日-1937年12月31日)出身于艺术之家,父亲是画家,所以他和他哥哥从小就协助父亲弄装璜油漆。他八岁起就学音乐,曾就学于那波利音乐学院 Conservatorio S. Pietro ,从很年青时他就作为钢琴演奏登台演出,得到过作曲家普契尼的赞赏。其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为大歌唱家祺理担任钢琴伴奏,到世界各地巡环演出。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的歌曲。其中有《'A CANZONE 'E NAPULE 那波利之歌》,《'A SURRENTINA 致苏莲托》,《AUTUNNO 秋天》,《AMALIA 阿玛丽雅》,《CANTA PE' ME! 为我歌唱》,《NON TI SCORDAR DI ME 请别忘了我》,《TI VOGLIO TANTO BENE 多么爱你》 ,《 ADDIO BEL SOGNO 别矣美梦!》,《TU, CA NUN CHIAGNE 你不要哭》,《LUCIA LUCI 露西阿露西》,《VOCE 'E NOTTE 深夜花痴》(也有译深夜歌声)至今在音乐会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特别是《为我歌唱》,《深夜花痴》更是许多唱片和音乐会的标题曲目,因而使E·库尔蒂斯成为公认的那坡里歌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老哥G·库尔蒂斯也不单单是个词作者,由他写词并作曲的歌曲《CARMELA 卡美拉》,曲调奔放高昂,充满那坡里人的热情味,曾为大歌唱家斯丹芳诺作为音乐会常用的曲目之一,至今在那坡里还列为热门歌曲呢。
专辑曲目: 
01. Core 'Ngrato / 负心人
02. Funiculì, Funiculà / 缆车
03. 'O sole mio / 我的太阳
04. Mattinata / 黎明(晨曲)
05. Mamma mia,che vo'sape / 你知道吗好妈妈
06. La vilanella / 村歌
07. Marechiare / 玛莱卡莱
08. 'A Vucchella / 花瓣般的芳唇(温情·献给乌切拉)
09. Comme facette mammeta / 走过岁月
10. Fenesta che lucive / 明亮的窗户
11. Torna'a Surriento / 重归苏莲托
12. O surdato'namorato / 热恋中的士兵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48862/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227738

12、Pierre Monteux -《蒙都指挥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Sibelius Symphony No.2)LP抓轨24Bit96Khz[FLAC]

专辑英文名: Sibelius Symphony No.2
专辑中文名: 蒙都指挥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艺术家: Pierre Monteux
古典类型: 交响曲
版本: LP抓轨24Bit96Khz
发行时间: 1960年
地区: 美国
专辑介绍:
原版LP(LSC-2342)抓轨,24BIT 96KHZ高规格音频
1950年代RCA living stereo系列经典唱片之一,蒙都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录制于伦敦金斯韦大厅,王牌录音师肯尼迪.威尔金森亲自操刀,其高质量的声音足以令大部分现今市场上出版的蒙都的唱片蒙羞,可惜RCA一直没有将这个录音转制成CD。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于1900年到1902年之间,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初演,是西贝柳斯交响曲作品中最流行的一部。《第二号》交响曲不但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也明显地体现出西贝柳斯的个性。作者本人称这部作品描写的是“芬兰为政治自由而斗争”。而有人将这部作品称为是西贝柳斯的《田园交响曲》,是因为这部作品有着很强烈的芬兰风土气息,和浓厚的北欧民谣色彩。西贝柳斯的许多作品中,有许多是直接将民谣改编为钢琴曲或歌曲的,表现了他对芬兰民谣的执迷。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稍快板,D大调,6/4拍子,奏鸣曲形式。弦乐器以不很明确的旋律线条,奏出第一主题的伴奏,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吹出了民谣风格的旋律,朴实无华,洗炼深沉。乐章表现出一种凄怆的田园情绪。第二乐章:行板,d小调,4/4拍子。低音提琴与大提琴强有力的拨奏伴奏下,大管奏出凄凉而悱恻缠绵的旋律,令人有如冰天雪地的芬兰荒野之感觉。本乐章表现了芬兰人民在残暴的外族统治之下,精神上受到的压抑。第三乐章:最急板,6/8拍子。这是在弦乐的节奏之上,轻快地展开诙谐曲风格的乐章。由弦乐奏出活泼的主题,然后木管作答。乐曲描绘了雪花飞舞的白茫茫景色,隐喻了芬兰民族主义的觉醒。 第四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由弦乐奏出第一主题,长号与定音鼓则加上了颇富特色的节奏。 然后,第一主题呈示出其完整的形貌,这一主题是宽广而充满力量的旋律,有人评价它是“胜利的赞歌”。本乐章清晰地表明了作者坚信“芬兰必将挣脱枷锁”的理想。
专辑曲目: 

1.Sibeliu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us 43: I. Allegro
2.Sibeliu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us 43: II Andante Ma Rubato
3.Sibeliu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us 43: III Vivacissimo, Allegro Moderato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4322/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251762
13、ROBERT SHAW -《劳伯萧两百人圣乐大合唱》1961年录音,2002年数字转录[APE]


专辑中文名: 劳伯萧两百人圣乐大合唱
艺术家: ROBERT SHAW
版本: 1961年录音,2002年数字转录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专辑介绍:
这份完成于一九六一年,重新以数位技术转录过的经典录音,让我们感受到毕生耽溺于合唱音乐,受到指挥皇帝托斯卡尼尼高度倚重的劳伯萧在盛年之际的音乐美学。 
劳伯萧出生于一九一六年,一九四五年受托斯卡尼尼之请,为他准备贝多芬第九号合唱交响曲的合唱团部,随后多次与托氏在大都会歌剧院合作歌剧。之后劳伯萧又被指挥泰斗库赛维兹基邀请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甚获乐团肯定,乃被世界第一音乐学府茱莉亚音乐院聘为合唱团总监。他所指挥的合唱团是美国浪漫合唱学派的代表和象征。这份录音中收录了他从音乐史上所有圣乐名作中选出的着名合唱片段,以极精纯的古典演唱法,呈现音乐庄严、崇高之美。音乐的临场感和空间感极优异,就算他后期在TELARC的数位录音也难望其颈背。 
网评:
劳伯萧的两百人圣乐大合唱 
劳伯。萧(1916-1999)他有《合唱之神》的美誉,他在美国拥有超高的人气。这位合唱指挥家曾经获得托斯卡尼尼的全盘信赖;也曾经在塞尔领军下,创立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唱团,同时名列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指挥之一,并且他所指挥的劳伯萧合唱团是举世合唱团中最能象征美国浪漫合唱学派之美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是索尼音乐集团的专属乐团,能够在RCA录音实在是罕见的特例。由200人所组成的大合唱团在细微部分的表现上,依然显得顺畅而和谐。
这张宗教音乐名合唱曲集的录音时间也在那个时期,这份录音中收录了他从音乐史上所有圣乐名作中选出的着名合唱片段,以极精纯的古典手法,呈现出毫不减损其音乐庄严、崇高之美的演出,其充满临场感和空间感的录音,就算他后期在TELARC的数位录音也难望其项背。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合唱指挥家劳伯萧,所指挥的两百人大合唱团演唱人类音乐史上最优美、最经典的圣乐合唱,音色明亮辉煌,气势壮丽磅薄,艺术表现深刻与震撼 
教堂音乐呈现出庄严、肃穆、醇和的美,让人在悠扬而圣洁的旋律中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升华。西洋音乐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音乐家都创作过宗教体裁的音乐。即使表达的是尘世的情感和生活,但因为采用宗教的形式也具有了宗教的美。这类音乐统称为“圣乐”。 本专辑精选两张圣乐极品:《劳伯萧两百人圣乐大合唱》和《十大男高音的圣颂》。 劳伯萧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合唱指挥家,他训练的合唱团声部均衡、音色和谐、表现力丰富,被誉为“美国浪漫合唱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所指挥的两百人大合唱团演唱人类音乐史上最优美、最经典的圣乐合唱,音色明亮辉煌,气势壮丽磅薄,艺术表现深刻与震撼。因为美式合唱的自由度高,情感丰富,所以这些圣乐作品都有一种尘世之美,不懂宗教的人也能接受和欣赏..............他们的歌唱艺术中表现出对平安、对爱和幸福恳切、热烈的渴求深深打动人心。有人说音乐能够净化人心,真正崇高的音乐则能使人感受到上天照看人类力量,那股力量让人感到温暖、不再无助,圣乐更是如此。本专辑专业制作,合唱部分由美国最着名的录音师集体制作,声音有强烈的临场感,空间感,层次明晰、音色通透,动态爆棚。亦是人声试机天碟,发烧挚宝。
专辑曲目: 
01.Messiah:Hallelujah Chorus 礼堂大合唱
02.A German Requiem: How Lovely Is Thy Dwelling Place 德国安魂曲
03.Requiem:Lacrimosa 安魂曲
04.Missa Solemnis: Kyrie 庄严曲
05.The creation:The heavens are telling 创造
06.Eljah:He,Watching Over israel 他迟到了
07.Mass in G:Credo 团结一致
08.St.Matthew Passion:Rest Well 圣多的激情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81542/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67538
14、Dick Schory -《Music for Bang, Baa-Room and Harp》敲击乐器演录的至臻完美的境界[APE]

专辑中文名: Music for Bang, Baa-Room and Harp
艺术家: Dick Schory
版本: 敲击乐器演录的至臻完美的境界
地区: 美国
专辑介绍:
敲击乐器演录的至臻完美的境界
将50-60年代LP黄金时代的顶级敲击乐录音片断集锦为本碟内容,RCA的技术和LIVIG 
STEREO系列有目共睹.首先出版LP,后发行CD.
演绎和录音效果远在<打击乐名星>和<敲击卡门>之上:空气感(堂音)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百听不厌,定位准确无误,舞台一览无余,前后左右分明,各种乐器音色逼真尽现,强音地动山摇,弱音纤毫毕露,是试机和欣赏的上上选.
引用音乐圣经的评论:
别小看了这张三十多年前录音的打击乐,这张唱片可是常年高挂TAS榜上呢!一开始的军鼓四处移动就开始考验你的三度空间音场,接着出现的每样打击乐器都有着抓不住的活生感。还有,种类众多的乐器录音质感都好到不像话,我从来没有在现场听过这样美的打击乐音色。奇怪!现代的数位录音居然还无法让人感觉这样宽广的动态和完美的形体比例,值得研究。没错,还是只有24K金重刻片可以买。
专辑曲目: 
01. National Emblem March [0:02:46.00]
02. Baia [0:02:35.05]
03. Why Down Yonder In News Orleans [0:02:13.03]
04. Ding Dong Polka [0:02:38.07]
05. April In Paris [0:03:08.10]
06. Holiday In A Hurry [0:02:31.63]
07. Buck Dance [0:02:32.25]
08. Duel On The Skins [0:03:24.62]
09. September In the Rain [0:02:33.35]
10. Tiddley Winks [0:01:52.48]
11. The Sheik Of Araby [0:02:41.45]
12. Typee [0:03:35.17]
13. Hello Dolly [0:01:59.60]
14. Tortilla [0:02:32.40]
15. On Green Dolphin Street [0:03:00.13]
16. Down Home Rag [0:02:51.10]
17. I Got Rhythm [0:02:23.00]
18. Misirlou [0:02:44.32]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76850/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46146
15、RCA VICTOR -《立体声的进行曲》(MARCHES IN HI-FI)[FLAC]

专辑中文名: 立体声的进行曲
专辑英文名: MARCHES IN HI-FI
艺术家: RAC VICTOR
发行时间: 1993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唱片发行: RCA VICTOR
唱片编号: 09026-61249-2
唱片品质: ADD
专辑介绍:
这张是LP时期就相当有名的唱片,录音时间分别为1958、1959及1962年,录音师是Lewis Layton。这张唱片共收录了近19首从歌剧或古典作品中选取的进行曲。如威尔第的歌剧 《阿依达》里著名的“大进行曲”,西贝柳斯的“卡雷里亚组曲”,柏辽兹《浮士德的沉沦》的“拉科奇进行曲”,贝多芬《雅典的废墟》的“土耳其进行曲”等,令人听了有荡气回肠的感觉。而有的进行曲如赫伯特的“玩具兵进行曲”、柴可夫斯基的“小型进行曲”以及“洋基佬进行曲”都是相当可爱且散发出一股至情至性的童真。费德勒处理这些曲子,可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音乐让波士顿普及管弦乐团演来平易近人,活泼生动。陈娅 菲德勒于1894年12月17日生于波士顿.  1924年创建由25人组成的波士顿小交响乐团(后改名为菲德勒小交响乐团),自任指挥.1929年,以波士顿交响乐手为主(除了首席之外)组成波士顿流行乐团,菲德勒被任命为音乐总监兼指挥,定期举行一系列逍遥音乐会,大受欢迎.1979年7月10日,菲德勒逝世于波士顿. 
进行曲是一促由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进行曲的实用目的是统一行进着的队列的步伐和速度, 同 时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情绪与气氛。进行曲节奏坚定鲜明,强 拍清楚突出,结构方整,有清晰的周期性,在节奏类型和结 构上接近舞曲。进行曲虽然是拍子、速度差别很大,音乐带 有不同性质,但其基本节奏特性是很容易辨识的。其曲式采 用三段体,中段富于曲调性、抒情性、伴奏简单明快,常采 用军鼓和其它打击乐器。进行曲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歌 剧之中,但由于为群众所熟悉喜爱,因此常作为单独作品在 音乐会上演奏。各国作曲家在这个体裁上写有不少世界名作。 进行曲是一促由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进行曲的 实用目的是统一行进着的队列的步伐和速度,同时也可以创 造一定的情绪与气氛。各国作曲家在这个体裁上写有不少世 界名作。除上面已经提到的,还有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 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和威尔第的《凯旋进行曲》尤为我国听众所熟悉,喜爱。进行 曲的速度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慢速进行曲,每分钟75拍;快速 进行曲,每分钟约108-128拍;急速进行曲,每分钟约140-160拍。(摘自网络)

唱片演奏: 美国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
乐团指挥: 阿瑟.费德勒
录音时间: 1958 、1959 和1962
专辑曲目: 
01.guand march 3:35
02.march of the toys 3:48
03.semper fidelis 2:34
04.marche miniature 1:58
05.yankee doodle 2:31
06.up the street 2:09
07.rakoczy march 4:12
08.march of siamese children 3:25
09.procession of the sardar 3:45
10.le regiment de sambre-et-meuse 3:56
11.turkish march 1:37
12.colonel bogey 3:06
13.dixie 0:47
14.american salute 4:09
15.strike up the band! 2:44
16.war march of the priests 5:26
17.alla marcia 4:08
18.march of the charioteers 3:38
19.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 3:23


verycd.c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946271/
ED2000.com: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395548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沪ICP备12032294号-1